农民有土地,靠着土地守着土地不能养老吗?
我家6口人,5亩9分地,每年收入6000元左右,去掉种籽,化肥,机械费,剩余5000不到,如果承包给别人,剩余3000元,加上国家补贴,200多元,合计3200元,一家6口人,喝自来水能够了,还想养老?做梦吧
可以。集中管理,以租代养。
你好,我是一只桔鲜生,我来自临海农村。土地集中,让我想起一个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由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这个方法叫做土地利用的集约。
关于操作,我有一个浅薄的想法。
一、背景
1.个人土地太分散。以我家为例,我家的土地在我村有四处土地,都没有在一起,东南西北各有一处,管理不方便,想搞个规模的种植业,每处太小,又搞不起来。父母年事已高,想承租给别人,太小,而且周边是其他村民的地,哎~,有诸多不便。
2.农民的接班人。老一代的农民渐渐老去,新一代的农民基本上没有,除了我。因此,由于世俗,我也要承受更多。如果有规模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年轻人的加入。
3.政策。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里面就关于农村土地的规划发展。
一现实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了。就这谈点个人体会,感悟,希望与志同道合,关心农民,农业,生存,生活问题的同志们共同讨论,交流,互动。
第一点:以地养地,养人进而养老,这几十年的农业,生产,收益以及市场发展,***如风调雨顺,老天不闹,或许有点收成,收益。
***如老天有变,收成收益不是亏,便是赔。
第二点:依地养地,养人养老,生产实践证明,养老无事实可证。
依地只能养活低质量的生存,想借地发展,坐大只能是“望地兴叹”! 谷贱伤农就是“活证”。
第三点:虽然***对农业,农民有一定财政补贴,财补仅仅是输血之举。 农业要兴,农民要富,必须有自个造血功能。
仅凭输血,无法从本源上破农业难,农民苦的困局。
由上所述:依地养老,不但能养老,而且将你提前送终,告劳。
当下,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下地,拾荒可以引证。
就目前的消费水准,农民仅靠几亩几分的薄田维持正常的生活很难。高额的医疗费,孩子补课的费用,物价上涨的现实等都是农民无法逾越的鸿沟!农业本身就是一个薄弱而高风险的产业,农民又是一个低收入的庞大的群体,只有提高九亿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迈进小康社会。老农民没有国家的补助生活会很清贫,他们体弱多病,子女打工不在身边,他们的处境令人堪忧!他们为祖国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过去不能,现在还是不能。
我们先看看美国农业。美国不但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只有3亿人口,但只有200多万种地农民,却有29亿亩土地,农民人均耕地1000多亩。
而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我国有14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但只有18亿亩耕地,人均耕地仅有2亩,即便是现在,真正将户口迁入城市的农民并不多,人均耕地依然不足3亩。
我们还知道,我国18亿亩耕地,平原地区并不多,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地带和偏远山区农村,地块小,不是在山坡上,就是在山沟里,人力物力成本非常高,而粮价又不能像房子那样疯长。
我们再看看3亩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一亩地产量按一年1000斤计算,每斤粮食按1元计算,毛收入也就3000元,而一亩地人力物力成本最少要400元,3亩地要1200元,纯收入只有1800元,每月平均150元,每天平均5元,别说看病,吃饭都不够,怎么养老?
总之,农民仅靠土地不能养老,所以,除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外,国家又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赚钱机会,除此以外,还应该给农民更高的基础养老金,60至70岁每人每月3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