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时候有哪些保留至今的传统习俗?
还是看各个地方习俗吧,我家这边的话,初一老人家在家看家,等人来家里拜年,年轻点的或者成家的去朋友家拜拜年,礼品一般没啥礼品,桔子是肯定要带的,而且要红色系的袋子装,不能是普通塑料袋,一般是可以反复用的布袋啥的,寓意是大吉大利。去到人家家里桔子先放那,然后拜拜年,聊聊天,临走的时候给人家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红包金额视个人家庭经济定咯。然后拿回桔子的时候对方需要收下你的桔子然后回赠他们的桔子,一般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大堆桔子,用来回赠,回赠桔子的数量一般是双数,不是两个就是四个,也是大吉大利的意思。然后初一早上不能喝粥,要吃米饭,而且配菜是菠菜,我家这边叫飞龙菜,寓意飞龙在天。红包的话就是结了婚的要给没结婚的包红包,如果你30岁还没结婚,还是会有人给你发红包,但也不能不收,礼节在那,象征性的推一下就行了。
这些都是我家这边的习俗,从小就有的,估计有些地方跟我们的不同,还有挺多想不起来,整理的这些有点乱,基本上是有啥说啥,请见谅嘻嘻
(喜欢的点个关注吧~~日常更新生活趣事,情感去搞笑文章)
过年走亲访友,过去我们本地是很讲究的,主要是时间与辈份掛勾的。初一要先拜舅舅家的年,因为地方有句老话天上雷公大,地上舅舅大,所以要先拜舅舅的年。初二拜丈人丈母的年。其余长辈按年龄大小依次去拜。但在初六长辈们要拜完。其次平辈人与朋友可以相互走访,在这期间女人不走亲访友,在家要招待客人,一直到元宵节妇女有归娘家的习俗。
看!过年我们这走亲访友的风俗!
过年谁给谁拜年,谁给谁送灯,都送些啥礼?啥时间送,都有一定的讲究。下面我就说说这些讲究。
初一之后,过年的主要活动就是待客和送礼(即拜年走亲戚)。
一,谁给谁送拜年礼?晚辈给长輩,年小的给年长的。如出嫁女给娘家父母,外甥给舅舅,侄子给姑姑,弟弟给哥哥,妹妹给姐姐等等。
二,送啥拜年礼?总之,出嫁女给娘家父母礼是最重的。在古传历史上,礼是二十个大包子和点心一封,只是这一古传现已消失。现今行礼很讲实惠,三到四样礼,其中多有大米一袋,菜油一桶(各种十斤),外加酒一瓶,或点心一封或奶一箱等。其他的送礼较之轻些,多为两件,如点心及其他糕点一份等。
拜访时机恰当,我们如果想要利用过年的时间走亲访友,也不要选择一些不合适的时机,比如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影响别人休息。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提前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尽量安排在节***日或者晚饭后,这时大家一般在家休息,不会有太多的事情。
压岁钱不能少,我们应该出手大方一些,既然选择去走亲访友,就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朋友,压岁钱是不能少的。
务必不要***,虽然过年的时候,难免会有人在一起打打***,打打牌,不过,玩玩儿倒是可以,千万不要***。
主人主动点烟,倒茶时尽量起身双手接过,说声谢谢,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说说你在农村老家遇到过的奇怪事情?
说起在农村老家遇到过的奇怪事,我就会想起姥姥,当年89岁的小脚(裹脚)姥姥,身体很
好,只是有一点耳背,平时舅舅、舅妈照顾得很好,每天早上起来,先洗脸梳头,开始吃饭,吃***姥姥还帮助干点其它小活,扫扫地,抺抹桌子,姥姥都乐意干。由于是小脚,走着不太方便,几乎很少去外面,一般都在院子里活动。
那年五月初九,正是农忙季节,舅舅、舅妈天不亮就下地割麦子了,一架子车还没装满时,就听到有人喊,峰娃(舅舅的小名)快点,你娘在坑沿摔倒了,快点吧!舅舅三步并成两步往家跑,姥姥已经被村里人背回家了,裤子上都是泥,赶紧抱床上换裤子。
舅舅赶紧托人给妈妈捎信,当我们赶到时,妈妈急忙看伤到哪了,发现大腿内侧有点发青了,腿也不痛,身上也不痛,听姥姥说是睡迷糊了,起床晚,拿住盆子去坑上洗脸,滑倒了。(姥姥家后面是四姥姥家,四姥家后面是大水坑),当时把妈妈气得没话说,还好没出大问题,就有点放心了。
可是,情况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天晚上姥姥开始昏睡,说胡话,只喝一点水,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三天,五月十二日晚上七点十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至今,家人觉得奇怪的是,从来不去水坑边的小脚老人,怎么会大早上拿个盆去洗脸?滑倒了,摔住***没伤,大腿内侧为啥会青一块?平时身体硬朗,蹲一下咋会要命哩?这几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妈妈,总想着姥姥的走很奇怪,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