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黑土地有多深?
黑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不可再生,历史上东北黑土层的厚度平均2米左右。自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地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再加上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造成了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几十年来,黑土层平均每年减少1厘米,现在只剩下40厘米至60厘米厚了,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东北为什么叫黑土地的理由?
东北黑土属于“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
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林区,植被物种多样程度很高,因此为形成黑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高等植物的生生死死,再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的黑土地什么成分多?
土壤是指地表能够生长植被的疏松表层,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逐渐形成的珍贵资源,土壤的形成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壤的种类非常丰富。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由南至北主要分布的自然土壤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黑土和寒棕壤等。其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为红壤和砖红壤,相对肥力较差,呈现酸性,较为贫瘠,不过十分适合茶叶等喜酸作物的生长。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黑土带”是我国自然土壤中肥力最高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所在的黑土带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另外两个黑土分布带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地区。此外,在我国的四川盆地还分布着由紫色的页岩演化而来的“紫色土”,富含矿物养分,肥力较高。在对土壤的人工熟化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水稻土”,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很多地区的水稻土都经过了数千年的熟化,多呈现黑色,有机质含量很高,十分肥沃。
东北的黑土地是在温带草原草甸区,母质为***黏土,下面是砂砾层,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容易形成上层滞水,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成为染色的重要材料。
秋末霜期早,气温下降快,植物枯死易存于地表和地下,有机物质来不及分解,来年夏季土温升高时,微生物作用,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可见温度和水的变化是染色的动力来源,同时土壤中的铁锰元素在雨季高温的影响下发生还原,随流水移动,旱季时又氧化沉淀,如此反复,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厚度达60-80厘米的黑土层。
这样的黑土地每形成1厘米表土就需要400年时间。
黑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当植物的尸体在黑土地上经过地质变化后入地,生成煤炭。
C+H2O+CaO===C+Ca+H2O2
东北的黑土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植被的影响,从三江平原西部起,直到大兴安岭的东麓止,依次出现黑土、草甸黑钙土、黑钙土等土壤类型。根据习惯,这些土壤泛称为黑土。黑土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具有很好的团粒结构,既能通气,又能蓄水,是优良而肥沃的土壤。